杠杆如何使用 “北溪”事件重演?芬德海底光缆断开,最大输家诞生,俄停止供气
北溪事件在欧洲重演,欧洲两条海底光缆被断杠杆如何使用, 相关国家紧急调查,谁会是背后元凶。
11月18号,多家美媒发布消息,连接芬兰与德国的海底光缆突然断开,而连接立陶宛和瑞典的海底光缆也断开了,美媒怀疑这两条光缆遭到了恶意破坏,而相关国家正在展开调查。这两起事件与2022年“北溪-1”和“北溪-2”爆炸事件很相似,当时两条天然气管道也几乎是同时出事,后者已经坐实是人为因素,而幕后黑手至今还没有浮出水面。从动机上看,两条北溪管道被炸明显是打消欧洲的念想,在能源上强制俄欧“脱钩”,进而逼迫欧洲坚定地走在“反俄”道路上,因此真凶到底是谁可以看出些端倪。但“遗憾”的是,北溪管道被炸后,欧洲并未彻底脱离俄气,目前俄罗斯每天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总量达每天4240万立方米,捷克、斯洛伐克、匈牙利、奥地利甚至是法国和德国都在购买俄气。
近日由于奥地利在价格上的争端,俄罗斯决定对其停止供气,而奥地利98%的天然气供应都来自俄罗斯,尽管该国表示有足够的储备过冬,但未来却只能从德国等其他国家进口天然气,德国的天然气从哪里来?一部分是俄罗斯,还有一部分是美国等国,转售的价格自然不会便宜,在这场能源游戏中,最大的输家已经诞生。回到海底光缆的问题上,它不同于天然气这种大宗商品,重要性却一点不低,它如同信息和数据传输的高速公路,在推动经济发展、提升信息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具体来说,金融交易、互联网传输、国际通信、跨国企业运营上都要用到海底光缆。
连接德国与芬兰的海底光缆地位特殊,被称为“欧洲信息的大动脉”,再看欧洲目前的局势,俄乌冲突正在升级,乌克兰眼看是支撑不住了,乌总统泽连斯基四处问西方要装备。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胜选给美欧关系增添变数,未来美国是否愿意援乌也很难说,如今欧洲正处于一片混乱状态,在这个节骨眼上对海底光缆下手,只会乱上加乱,给欧洲增添更大的不安。背后的元凶不好推测,但此举明显是针对欧洲而来。
如今欧洲正在讨论“防务自主”杠杆如何使用,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甚至呼吁欧盟转变为“军事集团”,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美欧关系正在出现裂痕,欧洲明显有了“反心”,起码是对特朗普领导的美国不信任,打算“另起炉灶”。另一方面,德国总理朔尔茨近期正被反对派“逼宫”,特朗普胜选后,他曾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沟通,商谈如何应对美国,两条海底光缆的中断不是没有原因,其中的政治因素值得高度关注。